您的位置:首页 >上海城市经济 >

开市已经“满月” 承销入账21亿 券商从科创板赚了不少

2019-08-26 13:51:15 来源:国际金融报

科创板开市已经“满月”,券商迎来收入“狂欢”。据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统计,2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承销及保荐费总计达20.96亿元,有14家保荐券商旗下另类投资子公司参与跟投,累计跟投15.34亿元。

科创板的保荐承销全面考验券商投行的综合实力,加大专业性人才储备,成为券商下一阶段必修功课。

分食21亿收入

科创板的保荐承销全面考验券商投行的综合实力。广证恒生分析师赵巧敏表示,科创板对券商能力的考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注册制环境下的信息披露、发行定价能力;二是跟投制度下券商的资本金实力;三是券商的投研能力,特别是对科创板市场的研究。

赵巧敏认为,港股IPO数量较多的保荐机构承销经验丰富,更具有业务优势。另外,净资本充足、投研能力较强的保荐承销机构优势明显。

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统计,在2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,中信建投保荐家数最多,为5.5家(其中1家为联合保荐,下同),中信证券保荐4家,华泰联合保荐3.5家,中金公司、国信证券、海通证券、安信证券各保荐2家,国泰君安保荐1.5家,招商证券、兴业证券、申万宏源、南京证券、东兴证券各保荐1家,华菁证券保荐0.5家。

从承销及保荐费上看,承销及保荐费总计达20.96亿元。28家企业中,中国通号募资总额最高(105.3亿元),因此承销及保荐费用也最高(1.49亿元),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。澜起科技承销及保荐费用最低,为3559.84万元,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。

对于28家科创板公司,14家保荐券商的另类投资子公司累计跟投15.34亿元。其中,保荐企业家数最多的中信建投,跟投总金额达2.26亿元。

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,7月22日至8月22日,累计有20家券商(含首发主承销商)先后参与科创板首发上市保荐工作。剔除联席保荐收入的重复项,科创板项目承销收入占同期券商项目承销收入逾八成,为券商IPO承销收入增长贡献不菲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共有93家券商拥有承销保荐资格,也就是说,目前已有21.5%的券商参与科创板保荐业务,另外73家券商也在摩拳擦掌。

挂钩融资金额

科创板企业陆续上市,券商投行迎来“进账”。科创板的IPO项目收入与主板、创业板等其他板块的比较,也颇受市场关注。

华东某券商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对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表示:“一般而言,科创板项目整体收入较高。但是也要看发行承销额,不然缺少可比性。同时,项目的难度和风险也是影响比较大的因素。”

华中某券商投行保荐代表人告诉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:“不存在高不高的问题。基本上,IPO项目收入是与募集资金相结合的,我们一般基本收融资金额的6到10个点。无论是主板、创业板亦或是科创板,各家券商考量的是承销保荐费率。因此,主要看谁家能够获得融资金额高的企业,用融资金额再乘以相应的商谈比例。”

记者计算发现,就承销保荐费率而言,首月28家公司均值为6.12%。承销保荐费用最高的公司,并非费率也最高,比如中国通号的费率仅为1.4%。也就是说,对于保荐机构来说,个别项目存在“赔钱赚吆喝”的情况。

此外,上述保荐代表人进一步介绍,对于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而言,科创板跟投存在一定的风险,“券商全程需要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其中,两年后可能会对整体收入产生影响,比如跟投时投了10块钱买了这只股票,到时候5块钱出来了,那可能就还亏了一些。整体上,这方面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”。

加强人才储备培养

就目前已经上市及还在排队中的情况而言,科创板企业选择保荐机构的集中度较为显著。

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科创板实行注册制,是一个全新的市场,专业性较强。早期起步的大券商,做了大量的探究及摸索工作,逐渐熟悉和了解整个注册制IPO的流程,获得较多经验积累的同时,亦会斩获更多保荐企业的机会。同时,早期参与发行上市的企业,为了保证IPO的成功,更趋向于寻找经验丰富的大券商来参与保荐工作,这样便会形成“马太效应”,即IPO领域知名度越高的券商,参与科创板保荐的机会也越多。

下一阶段,券商参与科创板承销保荐工作,重心如何调整?

董登新对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强调:“从长远来看,科创板的扩容,是当务之急,任务十分艰巨。企业选择合意的保荐机构,是一种市场行为,无需过分解读或干预,应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寻求一种充分竞争的格局,令优质的券商脱颖而出。”

“科创板IPO机会较少的券商,需加强储备人才培养,并积极积累经验,在逐渐摸索的同时积极拓展业务。尤其是人才的培养,考虑到科创板及注册制的专业性较高,保荐人应将保荐工作的重心放在发行人IPO信息的合规性、准确性及真实性上,这对于大多数券商都是一种挑战,其麾下需要足够的专业人才。”董登新表示。